作者: 來源: 網信菏澤 發表時間: 2023-03-13 11:23
陽春三月正是植樹造林、綠化美化的時節。隨著“3·12”全民義務植樹節的到來,關心地球家園的人們自然激情涌動,都想在自己熱愛的土地上播下一片綠色的種子,為美化家園,綠化祖國,優化生態環境留下永久的紀念。
植樹造林是造福當代,利在千秋的偉大事業,開展全民義務植樹活動是加快國土綠化進程的一項戰略性措施,是每位適齡公民應盡的義務與責任。據統計,2022年我市發動近100萬人次參加義務植樹,植樹達360萬株。然而,對義務植樹這一社會公益性事業,雖然人們都有一定的認識,可是在實際中時常發現一些令人痛心和遺憾的事情。有的地方是“綠化平時冷清清,植樹節里一陣風”,形成“口號植樹、書面造林,數字綠化”的不良狀況,其結果是“造林綠化年年搞,不見樹木綠成蔭”。對此,群眾形象地描述道:“一年栽樹二年黃,三年進了‘灶火堂’”。公民護綠意識薄弱也較為突出,有的隨意折樹枝、捋花草,有的踐踏草坪,行走綠地,好多草坪如同患了“禿瘡病”,硬是被踏出了橫七豎八的“人行小道”。這些有失道德文明的行為可謂是屢見不鮮。因此,在植樹節到來的時刻,我們應該首先做到“植樹”先“治腦”,搞好思想“充電”,這是綠化美化的關鍵。今年我國開展全民義務植樹運動42周年,3月12日是第45個植樹節,為深入貫徹生態文明思想,牢固樹立“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”的理念,加強生態保護,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,籌備2023年全民義務植樹活動勢在必行。
首先,要大力開展宣傳,讓植樹造林的環境意義和經濟意義深入人心,形成共識。植樹造林、綠化美化,是改善生態環境,優化生存空間,推動綠色發展,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,促進高質量發展的永恒主題,也是利在當代、功在千秋、惠及子孫后代的宏偉事業。實踐證明,造林就是造福,植樹就是致富,綠化美化連著現代化。因此,我們要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政治高度,重視造林綠化美化,進一步加大宣傳力度,營造一個“全黨全民抓綠化、科學造林強生態”的良好社會氛圍。
其次,要把開展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,列入鄉村振興的一項重要任務。就全國而言,農村的生態環境破壞比較嚴重,保護工作與城市比較也相對落后。尤其是鹽堿地帶、平原低洼地區和沙丘地帶,這些與經濟效益、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密切相關的“薄弱地區”,應列為植樹造林的攻堅地區。在不違背“非農化”“非糧化”政策的前提下,縱深推進“生態菏澤”戰略。調整產業結構不能只重“經濟發展”,輕視“生態建設”,更不能以犧牲“生態環境”來換取“短期致富”,要城鄉協調,統籌兼顧,不可顧此失彼。
再次,要不斷加大管護力度,確保植樹造林的成活率和覆蓋率,增強全民依法護林意識和愛花護草的公德意識。近年來,毀林盜木現象和濫砍亂伐案件時有發生,直接帶來的環境惡化令廣大群眾痛心不已。因此,我們要深入貫徹落實《森林法》和環保相關法律法規,加大環境保護執法監督力度,對破壞生態建設的不法行為要給予嚴厲打擊。同時要健全完善“種、管、護”一體化的有效運行機制,促進植樹造林、綠化美化事業的健康發展。